







综合运行系数 |
*必填 |
服务器机柜功率(Kw) |
*必填 |
网络机柜功率(Kw) |
*必填 |
刀片机柜功率(Kw) |
*必填 |
存储机柜功率(Kw) |
*必填 |
环境热负荷 |
*必填 |
热量转换系数 |
*必填 |
气体灭火设计浓度 |
*必填 |
气体喷射时间(s) |
*必填 |
环境温度(℃) |
*必填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
*必填 |
围护结构内压(Pa) |
*必填 |
机房面积* |
*必填 |
机房周长* 用于工程量计算 |
*必填 |
机房高度* 机房全高(H)
|
*必填
|
![]() |
|
![]() |
|||
![]() |
电子设备功率* |
*必填 |
单台机柜功率参考值 |
单台机柜功率参考值 | |||
服务器机柜 | Kw/台 | ||
网络机柜 | Kw/台 | ||
刀片机机柜 | Kw/台 | ||
存储机柜 | Kw/台 |
UPS延时(h)* 默认1小时 |
*必填
|
UPS容量*
|
*必填 |
UPS延时(h)*
|
*必填 |
机房面积* |
*必填 | ||
机房高度* 机房全高(H)
|
*必填 | ![]() |
|
![]() |
|||
![]() |
电子设备功率*
|
*必填 | 单台机柜功率参考值 |
单台机柜功率参考值 | |||
服务器机柜 | Kw/台 | ||
网络机柜 | Kw/台 | ||
刀片机机柜 | Kw/台 | ||
存储机柜 | Kw/台 |
精密空调电功率*
|
*必填 | 通过制冷量计算空调电功率 |
通过制冷量计算空调电功率 | |||
空调制冷量 | 能效指数参考2.5 |
机房面积*
|
*必填 |
动力配套系统功率(Kw)*
|
机房用电总功率*
|
*必填 |
机房面积* |
*必填 | ||
机房高度* 机房全高(H)
|
*必填 | ![]() |
*
|
![]() |
*
|
||
![]() |
*
|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面积 | |
电子设备功率 | |
UPS延时时间 |
设备 | 结果 |
---|---|
精密空调制冷量 | |
冷通道制冷量 | |
UPS不间断电源 | |
新风系统风量 | |
用电 | 结果 |
用电总功率 | |
用电总功率 | |
空调电功率 | |
空调电功率 | |
电子设备功率 | |
照明系统功率 | |
输入总电流 | |
输入总电流 | |
输入总电缆线径(荐) | |
输入总电缆线径(荐) | |
工程量 | 结果 |
防静电地板面积 | |
铝板天花面积 | |
墙面彩钢板面积 | |
UPS蓄电池数量 |
|
消防气体用量 |
12Vups蓄电池型号及数量 | |||
---|---|---|---|
型号 | 每组数量 | 组数 | 电池总量 |
24AH | |||
38AH | |||
65AH | |||
100AH | |||
120AH | |||
150AH | |||
200AH | |||
机房设计安全计算书
一、计算书依据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国标GB50054-95
•《工业与民用配电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DX101-1》--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通信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S0174—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建筑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
•《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国标GB12190-90
二、机房设计条件及要求

机房面积 | |
机房周长 | |
机房全高 | |
UPS延时时间 |
三、机房用电总功率

数据中心的输入总功率不只是由IT电子设备构成,配套的制冷设备、新风照明、维修动力插口等都是机房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精确计算数据中心输入功率,是机房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计算书充分考虑的了机房建设或改造过程中的动力组成因素,为机房设计中的动力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机房用电总功率(额定)=UPS设备功率+制冷设备用电功率+机房照明功率+动力维修插座及其他动力配套系统功率(参照2Kw考虑,可按实际调整)
本数据中心的用电功率为:机房用电总功率=+++2=kw
注:分项功率数值来源:参考以下分项计算。
四、机柜内电子信息设备功率

数据中心发展至今,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内it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位体积内的设备功率也越来越大。常规机房计算书的柜内设备功率参照以下标准:
服务器机柜数×3.5kw/台
网络机柜数×2Kw/台
刀片服务器机柜数×9Kw/台
存储设备机柜数×5Kw/台
本次设计柜内电子设备总计算功率=Kw
五、UPS不间断电源计算

UPS的容量单位为KVA,KVA用于表示视在功率,KW用于表示有功功率,是不同的概念。换算时用千伏安数乘于功率因数即为输出功率。
功率因数: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功率因数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
因此UPS容量计算时,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按下式计算:E≥1.2P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式中:E--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KVA)
P--柜内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
所用ups的大小=设备额定功率×1.2= (服务器机柜数*3.5kw+网络机柜数*2Kw+刀片服务器机柜数*9kw+存储设备机柜数*5kw) x1.2
本数据中心UPS功率=(Kw)×1.2=KVA
本次设计ups选型为KVA
六、12Vups蓄电池型号及数量

UPS蓄电池计算按照最常用的直流电压为12V的蓄电池标准进行计算
电池节数=(功率/直流电压*小时)/(每块安时*综合放电系数)*每组块数
注:综合放电系数0.8:考虑蓄电池的放电率及临界放电电压等物理因素,实际电池容量为理论电池容量的0.8倍(经验参数值)
结合ups电源直流启动电压的变化,本计算书提供了多种规格ups蓄电池的用量情况,以下为电池列表
本机房的ups选型为KVA,直流启动电压一般为V,所以每组电池的数量为节,经计算各种型号蓄电池的用量为:
12Vups蓄电池型号及数量 | |||
---|---|---|---|
型号 | 每组数量 | 组数 | 电池总量 |
24AH | |||
38AH | |||
65AH | |||
100AH | |||
120AH | |||
150AH | |||
200AH |
七、精密空调制冷量计算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机房内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本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一)、房间整体制冷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环境热负荷(0.15KW/平米)*机房面积
本数据中心空调总制冷量=**+*=kw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注:本计算书电功率暂按设备总功率考虑)
计算要素说明:
综合运行参数=同时运行系数*额定功率利用系数=0.8(经验值)
热量转换系数:是指实际运行设备的功率转生成热量的专业经验系数
环境热负荷=人员热负荷+环境结构热负荷+照明热负荷+新风热负荷=150w/平米
(环境热负荷为经验参数)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按照能效比2.5的平均水平估算
建议空调选型为至少总制冷量不少于kw的精密空调,建议考虑N+1备份。
(二)、冷通道制冷设计方案
封闭冷通道制冷设计,是目前机房制冷比较成熟的先进制冷解决方案,因为机柜统一封闭在冷通道内,所以制冷量的计算不必考虑环境热负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冷通道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
本数据中心若采用冷通道方案空调总制冷量=**=kw
冷通道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八、新风系统新风量计算

机房新风量设计规范要求
(1) 每人新风量应为40~60M3/H.
(2) 机房空气量循环次数标准应大于2~3次/h.
(3) 室内总循环风量的5%.
(4)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机房内最小新风量=面积×高×2次/h=新风量
本数据中心新风量=m³/h
九、机房总电流及电缆选型

建设合理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不是一味追求某一项指标的最优化,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保证安全可靠性、保证维护管理方便、降低建设成本这几个要点中找出一个平衡点,建设出既节能,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系统。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数据中心的低压配电应采用TN—S系统,3相5线制。

P=I*380*1.732*功率因数;
P是三相功率;220是单相电压;380是三相线电压;I是三相线电流;1.732是根号3;功 率因数(一般取0.75~0.9)
三相电流 I=P/(380×1.732×0.85)
根据上述公式
本数据中心入户总电流=机房用电总功率/(380×1.732×0.85)= A
说明:
(1)满足用电线径计算:电缆线径的经验估算值往往是按照电缆敷设在空气中的敷设方式来选择电缆线径,此数值计算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大量存在,在设备额定功率考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经验中常用的口诀“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2)安全用电线缆计算:鉴于多数独立机房的入户电缆在建筑内,对于安全电缆线径的估算,特别是大功率用电设备的供电,本计算书建议综合考虑机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工作环境温度对载流量的影响,至少在满足值的基础上升级算。特殊要求情况下,需请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论证或联系机房计算器微信公众号咨询。
入户总电流A;
方案A--满足用电线缆方案:不小于mm²的三芯或以上电缆
(用电电缆长度超过100米的情况下选用安全用电线缆方案B)
方案B--安全用电线缆方案:不小于mm²的三芯或以上电缆
(考虑敷设方式、设备启动电流大、电缆距离引起电压降等)
本计算书建议选用的安全用电线缆方案。
也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DX101-1》-表6.8进行其他针对性电缆的选型:


十、机房照明系统

我国机房照明设计标准主要指标为照度。建筑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对此都做了明确规定。主机房的平均照度可按300lx、500lx取值。

根据GB50034-2013机房的照明照度为500lx的功率密度为13.5w/m²(目标值)
本数据中心的机房照明功率为:机房面积x13.5=m²x0.0135kw/m²=kw
十一、机房气体消防灭火系统

计算依据
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同时参考广东省标准DBJ15-23-19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多家专业消防产品公司《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说明书》
说明
本计算书目前只计算无管网模式下的(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药剂的用量。(有管网灭火系统涉及管线设计,需经过专业消防公司设计,请咨询专业消防产品提供商进行设计计算)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实际用量比设计用量多,主要是实际用量中考虑了钢瓶剩余量。
所谓钢瓶剩余量,就是气体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喷放后,存留在灭火剂瓶组内,不参与灭火的那一部分的灭火剂。
七氟丙烷灭火剂用量计算
1.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设计浓度C1,《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
(1).图书、挡案、票据、文物资料库等,C1=10%
(2).油浸变压器、配电房、燃油发电机房,C1=8.3%
(3).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C1=8%
2.计算防护区容积V
V:机房面积*机房全高= m³
3.计算防护区灭火剂设计用量
W=K*V*C1/S*(100-C1) (kg)
C1-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浓度%
S-七氟丙烷蒸汽比容,额定设计温度20℃下,S=0.137168m³/kg
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
K-海拔修正系数(海拔1000米以下,一般取K=1)
W=××/[×(100-8)]=Kg
附表B: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海拔高度(m) | 修正系数 |
---|---|
-1000 | 1.130 |
0 | 1.000 |
1000 | 0.885 |
1500 | 0.830 |
2000 | 0.785 |
2500 | 0.735 |
3000 | 0.690 |
3500 | 0.650 |
4000 | 0.610 |
4500 | 0.565 |
4.计算系统储存量
W0=W+ΔW1+ΔW2(Kg)
ΔW1-储瓶内灭火剂剩余量kg
ΔW2-管道内灭火剂剩余量kg,均衡管网或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防护区的非均衡管网可不计该项
其中:ΔW1-储瓶内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不同厂家的钢瓶直径、引升管管口与瓶底的距离(H)可能会不同,厂家会根据钢瓶的大小,引升管管口与瓶底的距离(H)来计算其产品的钢瓶剩余量。
附表:七氟丙烷2.5MPa(柜式)剩余量设计经验值
钢瓶规格(L) | 瓶内药剂余量 |
---|---|
40~90 | 3.5kg |
120 | 4.2kg |
150 | 5.2kg |
180 | 7kg |
常用钢瓶容量:40升 70升 90升 120升 150升
选用钢瓶容量规格为:70L型钢瓶个
综上本数据中心气体药剂用量为:
W0=W+ΔW1+ΔW2(Kg)
=+×3.5+0=Kg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面积 | |
电子设备功率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空调制冷量 | |
空调电功率 |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机房内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本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一)、房间整体制冷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环境热负荷(0.15KW/平米)*机房面积
本数据中心空调总制冷量= **+*=kw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注:本计算书电功率暂按设备总功率考虑)
计算要素说明:
综合运行参数=同时运行系数*额定功率利用系数=0.8(经验值)
热量转换系数:是指实际运行设备的功率转生成热量的专业经验系数
环境热负荷=人员热负荷+环境结构热负荷+照明热负荷+新风热负荷=150w/平米
(环境热负荷为经验参数)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按照能效比2.5的平均水平估算
建议空调选型为至少总制冷量不少于kw的精密空调,建议考虑N+1备份。
(二)、冷通道制冷设计方案
封闭冷通道制冷设计,是目前机房制冷比较成熟的先进制冷解决方案,因为机柜统一封闭在冷通道内,所以制冷量的计算不必考虑环境热负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冷通道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
本数据中心若采用冷通道方案空调总制冷量=**=kw
冷通道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电子设备功率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空调制冷量 | |
空调电功率 |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机房内精密空调制冷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本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一)、房间整体制冷方案采用综合功率面积法(此方法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机房制冷方案的计算)
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环境热负荷(0.15KW/平米)*机房面积
本数据中心空调总制冷量=**+*=kw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注:本计算书电功率暂按一台设备考虑)
计算要素说明:
综合运行参数=同时运行系数*额定功率利用系数=0.8(经验值)
热量转换系数:是指实际运行设备的功率转生成热量的专业经验系数
环境热负荷=人员热负荷+环境结构热负荷+照明热负荷+新风热负荷=150w/平米
(环境热负荷为经验参数)
精密空调用电功率估算按照能效比2.5的平均水平估算
建议空调选型为至少总制冷量不少于kw的精密空调,建议考虑N+1备份。
(二)、冷通道制冷设计方案
封闭冷通道制冷设计,是目前机房制冷比较成熟的先进制冷解决方案,因为机柜统一封闭在冷通道内,所以制冷量的计算不必考虑环境热负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冷通道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综合运行系数*热量转换系数)
本数据中心若采用冷通道方案空调总制冷量=**=kw
冷通道空调用电功率估算:精密空调用电功率=精密空调总制冷量/2.5=Kw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电子设备功率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UPS功率 |
UPS的容量单位为KVA,KVA用于表示视在功率,KW用于表示有功功率,是不同的概念。换算时用千伏安数乘于功率因数即为输出功率。
功率因数: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功率因数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
因此UPS容量计算时,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按下式计算:E≥1.2P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式中:E--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KVA)
P--柜内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
所用ups的大小=设备额定功率×1.2= (服务器机柜数*3.5kw+网络机柜数*2Kw+刀片服务器机柜数*9kw+存储设备机柜数*5kw) x1.2
本数据中心UPS功率=(Kw)×1.2=KVA
本次设计ups选型为KVA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UPS容量 | |
UPS延时时间 |
型号 | 每组数量 | 组数 | 电池总量 |
---|---|---|---|
24AH | |||
38AH | |||
65AH | |||
100AH | |||
120AH | |||
150AH | |||
200AH |
UPS蓄电池计算按照最常用的直流电压为12V的蓄电池标准进行计算
电池节数=(功率/直流电压*小时)/(每块安时*综合放电系数)*每组块数
注:综合放电系数0.8:考虑蓄电池的放电率及临界放电电压等物理因素,实际电池容量为理论电池容量的0.8倍(经验参数值)
结合ups电源直流启动电压的变化,本计算书提供了多种规格ups蓄电池的用量情况,以下为电池列表
本机房的ups选型为KVA,直流启动电压一般为V,所以每组电池的数量为节,经计算各种型号蓄电池的用量为上表所示。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面积 | |
机房全高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新风机风量 |
机房新风量设计规范要求
(1) 每人新风量应为40~60M3/H.
(2) 机房空气量循环次数标准应大于2~3次/h.
(3) 室内总循环风量的5%.
(4)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
机房内最小新风量=面积×高×2次/h=新风量
本数据中心新风量=m³/h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面积 | |
电子设备功率 | |
精密空调电功率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机房用电总功率 |
数据中心的输入总功率不只是由IT电子设备构成,配套的制冷设备、新风照明、维修动力插口等都是机房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精确计算数据中心输入功率,是机房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计算书充分考虑的了机房建设或改造过程中的动力组成因素,为机房设计中的动力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机房用电总功率(额定)=UPS设备功率+制冷设备用电功率+机房照明功率+动力维修插座及其他动力配套系统功率(参照2Kw考虑,可按实际调整)
本数据中心的用电功率为:机房用电总功率=+++=kw
注:分项功率数值来源:参考分项计算。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用电功率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入户总电流 | |
入户电缆线径(荐) |
建设合理的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不是一味追求某一项指标的最优化,而是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保证安全可靠性、保证维护管理方便、降低建设成本这几个要点中找出一个平衡点,建设出既节能,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系统。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要求,数据中心的低压配电应采用TN—S系统,3相5线制。
P=I*380*1.732*功率因数;
P是三相功率;220是单相电压;380是三相线电压;I是三相线电流;1.732是根号3;功 率因数(一般取0.75~0.9)
三相电流 I=P/(380×1.732×0.85)
根据上述公式
本数据中心入户总电流=机房用电总功率/(380×1.732×0.85)= A
说明:
(1)满足用电线径计算:电缆线径的经验估算值往往是按照电缆敷设在空气中的敷设方式来选择电缆线径,此数值计算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大量存在,在设备额定功率考虑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经验中常用的口诀“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2)安全用电线缆计算:鉴于多数独立机房的入户电缆在建筑内,对于安全电缆线径的估算,特别是大功率用电设备的供电,本计算书建议综合考虑机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工作环境温度对载流量的影响,至少在满足值的基础上升级算。特殊要求情况下,需请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论证或联系机房计算器微信公众号咨询。
入户总电流A;
方案A--满足用电线缆方案:不小于mm²的三芯或以上电缆
(用电电缆长度超过100米的情况下选用安全用电线缆方案B)
方案B--安全用电线缆方案:不小于mm²的三芯或以上电缆
(考虑敷设方式、设备启动电流大、电缆距离引起电压降等)
本计算书建议选用mm²的安全用电线缆方案。
也可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DX101-1》-表6.8进行其他针对性电缆的选型:


计算条件 | 采集数据 |
---|---|
机房面积 | |
机房高度 |
计算项目 | 结果 |
---|---|
消防气体用量 |
计算依据
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同时参考广东省标准DBJ15-23-19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多家专业消防产品公司《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说明书》
说明
本计算书目前只计算无管网模式下的(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药剂的用量。(有管网灭火系统涉及管线设计,需经过专业消防公司设计,请咨询专业消防产品提供商进行设计计算)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实际用量比设计用量多,主要是实际用量中考虑了钢瓶剩余量。
所谓钢瓶剩余量,就是气体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喷放后,存留在灭火剂瓶组内,不参与灭火的那一部分的灭火剂。
七氟丙烷灭火剂用量计算
1.根据保护对象,确定灭火设计浓度C1,《气体灭火设计规范》 :
(1).图书、挡案、票据、文物资料库等,C1=10%
(2).油浸变压器、配电房、燃油发电机房,C1=8.3%
(3).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C1=8%
2.计算防护区容积V
V:机房面积*机房全高= m³
3.计算防护区灭火剂设计用量
W=K*V*C1/S*(100-C1) (kg)
C1-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浓度%
S-七氟丙烷蒸汽比容,额定设计温度20℃下,S=0.137168m³/kg
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
K-海拔修正系数(海拔1000米以下,一般取K=1)
W=1××8/[0.137168×(100-8)]=Kg
附表B:海拔高度修正系数
海拔高度(m) | 修正系数 |
---|---|
-1000 | 1.130 |
0 | 1.000 |
1000 | 0.885 |
1500 | 0.830 |
2000 | 0.785 |
2500 | 0.735 |
3000 | 0.690 |
3500 | 0.650 |
4000 | 0.610 |
4500 | 0.565 |
4.计算系统储存量
W0=W+ΔW1+ΔW2(Kg)
ΔW1-储瓶内灭火剂剩余量kg
ΔW2-管道内灭火剂剩余量kg,均衡管网或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防护区的非均衡管网可不计该项
其中:ΔW1-储瓶内灭火剂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量换算
不同厂家的钢瓶直径、引升管管口与瓶底的距离(H)可能会不同,厂家会根据钢瓶的大小,引升管管口与瓶底的距离(H)来计算其产品的钢瓶剩余量。
附表:七氟丙烷2.5MPa(柜式)剩余量设计经验值
钢瓶规格(L) | 瓶内药剂余量 |
---|---|
40~90 | 3.5kg |
120 | 4.2kg |
150 | 5.2kg |
180 | 7kg |
常用钢瓶容量:40升 70升 90升 120升 150升
选用钢瓶容量规格为:70L型钢瓶个
综上本数据中心气体药剂用量为:
W0=W+ΔW1+ΔW2(Kg)
=+×3.5+0=Kg